一个关于国剧的大发现——
最近好多影视媒体都在传,源于最近广电总局公示的国产剧备案。
Sir翻看2021年第一季度所有备案国剧,里面有许多看名字就感兴趣的剧集:
《欢乐颂3》,《山河枕》(墨书白小说),《加油吧!程序员》(大型格子秀
),《12309》(中国检察服务中心,实名举报热线)。
更重要的是,这些备案剧中两个明显变化:
1,古装少了。
前三个月,古代题材的备案剧分别是4部,0部,3部(去年光1月就11部了)。
2,集数少了。
前三月,没有一部剧超过40集。
其中不乏12集,24集解决战斗的“精品剧”。
高兴吗?
尤其第二条——
似乎,我们再也不用被那些上来就七八十集,还很有可能烂尾的注水剧折磨?
似乎,国剧要在质量上集体发力?
不过,以Sir多年和国剧相爱相杀的经历还是要在此提醒一句。
别高兴太早。
烂剧的“演技”,可比我们想象中牛多了。
01
不查不知道。
过去几年,国剧“膨胀”得太厉害。
年度热剧纷纷化身长篇巨制。
古装剧,年代剧,重灾区。
2015年《芈月传》,81集;2016年《麻雀》,69集。
2017年《楚乔传》,67集;《那年花开月正圆》,74集;《海上牧云记》,75集。
2018年《延禧攻略》,70集;《知否》,78集;《如懿传》,87集。
2019年《九州缥缈录》,56集;《鹤唳华亭》60集;《大明风华》64集。
2020年《清平乐》,70集。
……
Sir并非说这些都是烂剧,但,里面有多少部你真的追完了?
例子越多,观众也越纳闷——
为什么?
不外乎钱和流量。
集数越拉越长,数据越播越漂亮。
热度榜首,点击破亿,逼得平台都在想办法限制这种“军备竞赛”。
拉长的剧集,换来的,不是质量。
而是内容越来越水,是全网拉仇恨。
甚至,让“倍速”这一曾经只存在于播放软件上的专业功能,摇身一变。
成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
只是拉长吗?
里面花样可多。
简直一出中国特色注水剧奇葩大赏。
早在2000年。
《西游记后传》,就靠着在动作戏上搞重复剪辑,镜像反转拖延时间,成功把剧长拉到了30集。
左手,右手,慢动作。
左手,右手,慢动作重播……
嗯,你没有眼花。
如此魔幻操作,让当时还年轻的Sir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看了盗版碟。
由于方法过于丧心病狂,极大挑战了当时观众的幼小心灵,使得当年的孩子们在长大后,纷纷来到b站的鬼畜区。
赐名——“鬼畜鼻祖”。
个中原因,导演+主演曹荣也在b站回应:
剧本长度不够,投资方有回报需求,鬼畜剪接是无奈之举。
经网友证实,原本40分钟的时长,去掉片头片尾,挤完水后一般只有三十分钟左右。
换言之,这部30集的电视剧,靠着注水,续了近五分之一。
那还是二十年前。
如果说这种古早的注水方法,还属于为了钱不得已而为之。
近十年,注水套路更加明目张胆。
花样多到连主创都开始昏了头脑。
首先,主次混淆。
主线故事正发展得紧张刺激,突然方向一转,大篇幅讲支线故事。
男女主人公正命悬一线,突然大笔一挥,讲起男二女二的你侬我侬。
最扎心的例子:
《人民的名义》,黄毛郑胜利(郑乾)。
主线里,大佬们斗法进入白热化,主人公的反贪行动取得重要突破,即将给汉东省的腐败揭盖。
啪——
画风一转。
讲起郑西坡和儿子郑胜利的家长里短,给工厂职工拍广告,和女朋友打打闹闹……
节奏断崖式减慢,究极无厘头。
以至于几年后还有观众挖坟吐槽。
这还是上星的主旋律正剧。
各大平台的网剧,幺蛾子更多。
2018年《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奔着男女主金瀚和赵丽颖来的观众,正吃着糖,嘬着蜜呢。
突然发现,不对劲。
女二格蕾丝的戏份后期陡然增多,引发演员亲自下场diss,微博隔空对线。
导致这剧被网友们戏称为“格蕾丝的倾城时光”。
同样的例子:《楚乔传》男二燕洵戏份过多,变《燕洵传》。
《老九门》和《沙海》中配角张日山,喧宾夺主。
Sir还记得前不久还引用过达叔那句话:
“没有主角配角,每一个角色我都当主角演。”
啧啧。
注水剧们是真要把这句话“践行到底”啊。
02
除了主次混淆,注水剧还有一个大招:
回忆。
典型的例子,只举一个。
2017年的《夏至未至》(它也有配角加戏的嫌疑)。
Sir当时是真看呆了——
注意这三个时间,前后两分钟,同一句台词反复来。
一边说,一边忘,一边回忆。
“金鱼只有七秒记忆”,生动诠释。
如果说2017年的作品,在主线剧情里穿插回忆,玩脱了还算情有可原。
到了2021年,更肆无忌惮。
Sir吐槽过的《大宋宫词》。
男主带着刘娥回到王府,一到晚上,就开始回忆和刘娥的日常。
另一边,刘娥也跟丫鬟开始回忆自己和男主的相遇。
好吧都回忆。
但在“回忆”里,刘娥更胜一层。
在把男主救醒之后,她紧接着就和男主“回忆”起自己的身世。
什么操作?
没错——在回忆里套回忆。
Sir确定,《大宋宫词》与《盗梦空间》的距离,真的只差亿点点啊!
回忆之后,还有剪辑。
大热的《陈情令》《山河令》,在动作戏上搞慢动作剪辑就不说了。
Sir姑且当做对《西游记后传》的野生致敬。
音乐一起,镜头一慢,Sir总有按快进的冲动。
没完。
在此之外,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个问题。
活生生把观众当傻子耍:
如果说以上是“技术性注水”,它就是躺着注,明目张胆注。
无脑复制粘贴。
新一集打开,先看回顾,中间剧情没多少,下一集预告……
楚乔传,十分钟。
知否,七分钟。
剧情不够,玩花活来凑。
要Sir说,这些剧的制作播出方:
03
注水行为已经如此魔幻,那出台命令,让注水剧消失,不是一件好事么?
好事。
但,忽略了一点:
国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长短,注水。
而是好不好看。
历史上最好那批国剧的殿堂,从不缺剧集超长的作品:
2003年的《走向共和》59集,豆瓣9.7;2005年的《汉武大帝》,58集,豆瓣9.2。
够长吧,至今无后来者。
再长点,《甄嬛传》76集,也不妨碍它成为宫斗剧巅峰,甚至走出国门,输出国外。
再长点。
2006年的《武林外传》,播出版80集,加上删减6集。
尽管后期编剧笔力不济,质量有明显下降。
△ 谢步东(写不动),杀青散,都来编剧吐槽的谐音梗
又怎样?
有影响它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让无数80,90后观众对结尾的“前八十回完”耿耿于怀么?
再再再长一点。
1993年的《我爱我家》,两年连着拍了120集。
长度吊打现在的注水剧。
就《我爱我家》的制作水准,国剧中有谁敢说它注水?
国剧变短、挤出水分,固然是个好现象。
近年来佳作频出,与之不无相关。
《唐人街探案》12集,《龙岭迷窟》18集,《我是余欢水》12集,《十日游戏》12集,《隐秘的角落》12集,《沉默的真相》12集……
这些短剧风头不输长篇巨制,还口碑爆棚。
甚至,近期国剧中,不刻意拖时长,安安静静不作妖讲故事,剧集播完不拖泥带水……
这么简单的要求,就可以赢得观众的口碑。
比如《司藤》《城池营垒》。
真值得高兴?
高兴背后是唏嘘——
国剧观众,满足的阈值已经被这帮创作者拉到地底。
这也是Sir担心的。
给国剧挤出了水分,挺好。
之后呢?
04
前两天,各大平台视频会员统一涨价,连续登上热搜。
说的是亏损,但看看前边的长篇巨制,看看高薪高片酬:
这是对的么?
Sir无法断言。
这还不是第一轮了。
像之前引发全网关注的超前点播问题,就揭露了视频会员协议中的霸王条款。
知乎答主@王瑞恩 在回答中生动说明了这种不平等:
如今,这陆续成为视频平台的日常操作,逐渐被广大观众“接受”(嗯你没办法不接受)。
想提前看结局,ok,付钱吧。
观众,就是韭菜,就是羊羔。
割起来毫不费力。
这是对的么?
Sir不懂。
接下来骚操作依然不断。
今年大火的新剧《山河令》,粉丝众多,数据爆炸。
可前不久,网友突然发现:
这一回,不光是剧集需要会员播放,连主演花絮,都要付费播出了。
甚至连百度都搜不到任何动图。
是对的么?
Sir还是看不懂。
然后就是最近这个新闻:
Sir举双手双脚支持版权保护。
但。
以往的经验不得不让人提防。
这保护的,到底是版权,还是话语权?
打住。
看出来了吧,为什么Sir说别高兴太早——
曾经注水剧的疯狂,实际上是国剧市场野蛮生长背后,一场平台、资方、出品方的多方共谋。
资本能控制的越多,观众和创作者,就越要退至角落。
如今呢?
Sir当然相信国剧变短,是国剧变好的开始。
Sir更担心。
“国剧挤水”,是否又将成为一次自上而下,联合资本,安抚民心的“赈灾表演”。
当然,目前无法定论。
Sir相信作为观众,期待很明确,国剧要越来越好。
态度也很明确——
我们反感的,不是长剧或短剧,职场剧或古装剧;
是把观众当韭菜的烂剧、注水剧。
以及。
躲在注水剧背后,口蜜腹剑的“注水工厂”。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