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诗佛”王维,对其弟王缙知之甚少。如果没有王缙,王维是要被处斩的,即使不被处斩后半生也只能在监牢里度过。
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身为宫廷乐师的王维战乱中被俘,被迫当了伪官,为安禄山谱写乐曲。当时安禄山大概是想让王维谱写一个类似国歌的曲目。战乱平息之后,肃宗登基,王维被定性为投降叛军,按律当斩,所幸王维在被俘期间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再加上平乱有功的弟弟王缙恳求以官职和全部财产换回兄长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兄弟骨肉血浓于水,相惜本属应当,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兄弟阋墙的事太多,兄弟相惜的故事有几个呢?
在四川江油县青莲镇的李白故居,有这样一幅联,上联是:“诗仙既酒仙,天下敌手唯工部”,下联是:“骚客亦狂客,举世知心独令公”。工部说的自然是杜甫杜子美,令公则是指中唐名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郭子仪。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堪称文坛的日月双星。并且相互都有赠诗。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以上是李白写给杜甫的,我们再看看杜甫写给李白的: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读这些诗,尤其是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总难免平添几许羡慕和嫉妒,产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的念头。
李白一生最大的瑕疵就是参与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几至于命丧刀下。多亏了郭子仪全力求情才保住身家性命。据《旧唐书》记载,之前李白对郭子仪也是有相救之恩的,在郭子仪还是一名小兵的时候,因押运的粮草失火,要受到军法处置,幸得李白相遇,李白见郭子仪相貌不凡,认定其将来定能有一番大作为,遂代其求情,获得赦免。这惺惺相惜还真有点“一见钟情”的意味。
苏轼曾为李白写过一篇碑文《李太白碑阴记》,对李白参与李璘叛乱遭世人诟病一事作辩。苏轼认为:李白能识郭子仪之为人杰,岂能不识李璘之无成,李白为李璘做事肯定是受到李璘的胁迫不得以而为之,其中不排除李璘想利用李白的声望拉拢人心。还评价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史实是怎样的现在很难考证了,但是相隔几百年,苏轼为李白辩护,也是惺惺相惜之故吧!
白居易和元稹相互之间酬唱赠诗的数目也可列为一项吉尼斯纪录。元白既是诗友又是同僚。听说白居易被谪九江,身在病榻上的元稹惊坐赋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一句“垂死病中惊坐起”,元稹对白居易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和李白杜甫仅有三面之缘月余同游相比,白居易、元稹的交往不但时间长久,诗歌唱和数量巨大,交情也十分深刻。白居易自己说是“金石胶漆,未足为喻”(《祭元微之》)。他们之间,曾经有“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奇迹发生。《本事诗·征异第五》记载,元稹为御史,出差到梓潼(在今天四川江油一带)办案。当时白居易在京城,跟一班名流游览慈恩寺(大雁塔),于花下小酌。当时白居易写了一首寄给元稹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凑巧的是,元稹当时正好走到梁州(在今天陕西省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褒城,而且也在同一时间里寄出了一首《梦游》诗,诗是这样写的: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梦中所见,完全符合白居易的生活情形!
白居易、元稹唱和频繁,不在一处的时候,通常以竹筒贮诗派人递送,“竹筒递送”遂成诗坛佳话。两人唱和诗篇的数量,白居易自己说是九百多首,其实应该有一千多首。有的时候,一次就能唱和上百首。白居易《因继集重序》云:“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十七首追和之,合一百一十四首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一。今年,予复以近诗五十首寄去。微之不逾月,依韵尽和,合一百首,又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二……”。连白居易自己都说自己与元稹的唱和之多,“从古未有”。
能成为情投意合的挚友,除了需要缘分,还需要相互之间真诚地关怀关切。为对方的快乐而快乐,因对方的悲伤而悲伤,这样的两个人才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