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 涂兴明
· 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药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
· 社会兼职:广州医药行业协会医院分会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分会理事;广州医药行业协会中药材分会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库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科技厅基础与应用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
今天,我们来谈谈骨碎补
一、历史沿革与变迁
本品始载于唐《本草拾遗》,陈藏器在该书中云:“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唐明皇)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名此名。”骨碎补自古至今,药用不只一种。《图经本草》云:“骨碎补生江南,今淮浙、陕西、潞洲郡亦有之,生木或石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有黄赤毛及短叶附之,又有大叶成枝,面青绿色,有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证类本草》收载骨碎补附图有四种,分别为“舒州骨碎补”,“戎州骨碎补”,“秦州骨碎补”,“海州骨碎补”。据《中药志》查证原图,前两种应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第三种为水龙骨科植物中华槲蕨,最后一种是骨碎补科植物骨碎补。
骨碎补为较常用的中药材。《药典》历次版本均有收载。1963年版只收载来源槲蕨一种,1977年以后各版,增加收载中华槲蕨。2020年版只收载来源槲蕨一种。
二、鉴定
品别之一 骨碎补(药典品)
别名:软碎补、申姜、猴姜、毛姜、鸭舌碎补、凤凰鸡。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 Drynaria fortunei (Kze.)J.Sm.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于湖北、广东等。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刮净鳞叶毛茸,截成条,晒干。产区多趁鲜刨成薄片,称为“骨碎补片”。
经验鉴别:本品在广东民间草药称为“凤凰鸡”。根茎呈扁平条状,一端略细,常有分岐,长4~12cm,宽1~2cm,厚0.5cm,表面常密被深棕褐色毛茸状细鳞片,鳞片柔软。下底面可见须根残痕,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体较轻,质略松软,折断面暗棕红色,显颗粒性,并有黄色细筋脉点,排列成环。气无,味微涩。
△槲蕨孢子囊
△槲蕨附生于岩石上
△槲蕨附生于树上
△骨碎补药材
△骨碎补饮片
△烫骨碎补
△骨碎补饮片
△骨碎补
△骨碎补断面观
△骨碎补表面观
△骨碎补(已除去鳞片者)
△骨碎补表面观(已除去鳞片者)
品别之二 小骨碎补(非正品)
别名:硬骨碎补、鸡骨碎补。
来源:为骨碎补植物华南骨碎补Davallia formosana Hayata 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
采收加工:同骨碎补。
经验鉴别:原条的骨碎补呈长条形方柱状,弯曲不直,长15~25cm,直径1~2cm。表面深红棕色至棕褐色。有多个疏距的圆形宽大而凹陷的叶柄残痕,叶柄痕间距6~8cm即呈结节状膨大,全体有细纵向纹理,凹陷处间有未除净的红棕色毛茸。质基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红色,隐约可见黄色点筋脉成环状排列。已纵刨成薄片的片面棕红色,有隐约稀疏的筋脉散在。气无,味淡微涩。
△华南骨碎补
品别之三 崖姜(非正品)
别名:大骨碎补、大碎补,肉碎补。
来源:为水龙科植物崖姜 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Ching 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广东、福建、广西等。
采收加工:同骨碎补。
经验鉴别:性状基本与小骨碎补相似,但条较粗大,直径2~3cm,条形为类圆柱形,不呈方柱形。体较轻,质较松,可折断,断面棕红色,略呈颗粒状,有众多的黄色小点。纵向刨片松软易弯曲。气无,味微涩。
△崖姜
△崖姜断面观
品别之四 中华槲蕨(非正品)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中华槲蕨 Drynaria baroni (Christ) Diels 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青海、甘肃等。
采收加工:同骨碎补。
经验鉴别: 本品弯曲而细长,长5~17cm,宽0.6~1cm,少分枝,表面少鳞片黄棕色,易脱落,脱落后呈黄色至淡棕色。质较硬,断面黄色。气微,味淡,微涩。
△中华槲蕨
品别之五 大叶骨碎补(非正品)
来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 Davallia orientalis C.Chr.的干燥根茎。
经验鉴别:本品呈扭曲的圆柱形,或略扁。长4~13cm,直径0.7~0.9cm。表面棕褐色,有纵沟纹、皱纹和突起的圆形叶痕及少量黄棕色鳞片,直径0.5~0.7cm。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多数黄色小点,排列成环,中央两个较大,呈新月形。气微弱,味微涩。
△大叶骨碎补纵片
△大叶骨碎补断面观
△大叶骨碎补
品别之六 石蚕(非正品)
来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 Humata tyermanni Moore 的干燥根茎。
经验鉴别:本品呈扁条形,略弯曲。长3~9cm,直径0.3~0.5cm。表面棕褐色至深褐色。气香,味咸涩。
△石蚕
三、品质评价
骨碎补在广东及出口习惯以小骨碎补为最佳,大骨碎补次之。均以断面棕红色,去净鳞叶毛茸为佳。但这两种均非药典收载品种,故属地方习惯用药。药典收载的槲蕨近年广东亦作骨碎补药用,但同时又作民间草药“凤凰鸡”销售,民间习惯用以治跌打损伤及劳伤咳血。
四、说明
骨碎补鉴别顺口溜:“骨碎补,必须扁,宽、厚标准遵药典。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一圈点”。对照前面药典原文不难理解。凡是圆柱形(如图5、8)、宽不到1cm(如图4~6)、断面维管束大小不一(如图7)的,都不是正品,不收。
△图1 骨碎补个
△图2 骨碎补断面放大
△图3 烫骨碎补
△图4 假骨碎补(中华槲蕨,直径不到1cm)
△图5 假骨碎补(烫了直径都不到1cm)
△图6 假骨碎补(大叶骨碎补)
△图7 假骨碎补断面放大(大叶骨碎补)
△图8 假骨碎补烫制品断面放大(中华槲蕨,圆柱形)
五、药性与应用
药性 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
应用:1、跌打闪挫,筋骨折伤。本品苦温,入肝肾经,能活血通络,散瘀消肿,疗伤止痛,续筋接骨,以善补骨碎而得名,为伤科要药。
2、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久泻。
3、斑秃,白癜风。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亦可浸酒擦患处。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风燥者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含有柚皮苷、甲基丁香酚、骨碎补双氢黄酮苷、骨碎补酸、谷甾醇、原儿茶酸等。
2、药理作用 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和血鳞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责任编辑:叶美琪
校对编辑: 李镓洧
初审:涂兴明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