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摩托车已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更多时候呈现玩具属性,在车友心中,它便是“自由”的代名词,更可能成就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当你骑摩托车旅行时,每个角落都可能有惊喜在等待你。喜欢它,可能没有理由,但如果你喜欢它而不了解它,可能就没有什么理由了。下面,小编与大家一起走进摩托世界,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一起领略精彩的机车文化。
文化的形成离开不孕育的“土壤”
在历史长河中,任何一种现象、方式或理念都有可能积淀为一种文化,比如传承几千年的酒文化,再比如新世纪产生的网购文化。它们都不是一蹴而就,历经长时间的淬炼和积淀,更离不开孕育它的“土壤”。这“土壤”便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需求”。而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是时刻伴随着“排斥”与“接纳”的过程,在一番“拉锯战”之后,最终成为社会认同,如此,一种文化便形成。
机车文化亦是如此。机车,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指的是具备牵引力、可自行推进的车头,或特指火车头。而在一些地区,“机车”特指摩托车,围绕机车所产生的所有行为方式或生活理念的总和,便是“机车文化”。随着国外机车文化的渗透以及国内摩托车的普及与推广,越来越多国人接纳了“机车”这个称谓。这是一种必然现象,因为,先进文化总是具有引领作用。当然,您要是愿意,也可称之为“摩托车文化”。
机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机车文化,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机车文化的国家,而哈雷机车文化又是各地区机车文化之鼻祖。
关注下面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便可大致了解摩托车的产生以及机车文化的萌芽和发展历史。
1.1869年|首辆蒸汽驱动自行车诞生,被认为是摩托车的雏形。它是发明家基于蒸汽驱动汽车改造而来。
首辆蒸汽驱动自行车
2.1885年|首辆带有内燃机的木制自行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辆摩托车。依然是建立在汽车引擎的工作原理之上改造而来。
首辆蒸汽驱动自行车
3.1896年|英国考文垂的汽车制造公司开始制造摩托车。意味着摩托车已走出科研阶段。
4.20世纪初|世界三大老牌摩托车企,包括印第安摩托车制造公司、英国凯旋摩车制造公司特别是1903年成立的哈雷戴维森汽车公司,共同开启了现代摩托车历史崭新的一页。奠定了现代摩托车制造技术基础,也使摩托车真正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一种便利工具。
5.“一战”和“二战”时期|将摩托车推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它被公认为是战场上最可靠的交通工具。当然,它作为相对昂贵的交通工具,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接纳。
6.机车文化的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美国的第一批由退伍军人为主体的摩托车俱乐部便诞生了,退伍军人是真正感受到了摩托车带来便利和激情的群体,甚至可能救过自己的性命。他们对摩托车有特殊的感情,因此,摩托车俱乐部便成为了他们情感宣泄和改装交流(Bobber风格车型开始盛行)的汇聚地,同时,也为机车文化的萌芽种下了一粒种子。
Bobber风格
就像第一座城市的诞生,标志着国家的建立一样,摩托车俱乐部的诞生,被业界认为是机车文化产生的重要标志。
7.美国摩托车协会(AMA)的成立|这个组织成为了美国机车文化推广与发展的重要推手。AMA通过有组织的比赛,将摩托车运动带入到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使摩托车运动为了一种和平的消遣活动。在AMA的推动下,美国境内各类摩托俱乐部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8.1947年美国发生臭名昭著的霍利斯特骚乱(Hollister Riot),催生了摩托车俱乐部,也推动了机车文化向纵深发展|在这里,不得不要提到这场风波,也正因为这场风波,改变了公众对摩托车的看法,给摩托车和摩托车爱好者蒙上了一层厚厚的乌云,同时,也了推动了美国机车文化向纵深发展。
1947年7月3日至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利斯特小镇里举行了由美国摩托车协会(AMA)批准的 “吉普赛巡回摩托车集会”。7月4日当天,约有500名非协会成员骑摩托车拥进了小镇,在集会现场饮酒社交,一些摩托车手酒后闹事,以至于引起整个会场失控而发生骚乱。
Hollister Riot事件 留影
针对Hollister Riot事件,AMA表示99%的车手是守法公民,言下之意,仅有少数不守法的车手,他们表示谴责和不欢迎的态度。而对于未被AMA接受的摩托车帮会,实际上他们对拒绝不但不生气,相反,他们为成为了少数One Percenters(1%)而感到高兴,他们认为这是创造自己身份的绝佳机会,甚至自诩就是百分之百不遵守法律并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的摩托车手(实际则不然,他们是不守规则,却遵守法律的群体)。
在此背景之下,众多摩托车俱乐部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如:地狱的天使摩托车俱乐部、歹徒摩托车俱乐部、Bandidos摩托车俱乐部等等。最具代表的便是“One Percenters”(1%)俱乐部,他们狂放不羁,个性张扬,标新立异,为了显示这种区别,在牛仔布背心上穿了一个菱形的“One Percenters(1%)”图案,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根据当时美国ADL网站刊发的评论文章表示,“并不是骑摩托车的人便是造成1%的犯罪的原因,也未使用“1%”的描述,但却引用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对这些俱乐部的描述“非法摩托车帮派”。关于所有“1%”的人是否都是罪犯,尚无定论。而且,犯罪份子中骑摩托的人仅占所有摩托车俱乐部的一小部分。
实际上,受Hollister Riot事件影响,很大程度上,摩托车俱乐部是被社会误解了或被不法份子利用了。按照他们的话说,“我们可能不会遵守社会规则,但我们确实会遵循法律。”
简述美国这一段以摩托车引发的历史,对理解世界机车和本土地机车文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机车文化大发展
骚乱事件之后,彻底改变了美国公众对摩托车的看法,甚至把”骑车者“与“歹徒”划上了等号。也正是这场风波,催生了摩托车俱乐部的扩展,同时也推动了机车文化向纵深发展。
马龙兰度主演的电影《The Wild One》剧照
进入60年代,在美国这个相对发达的国度里,摩托车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机车文化浪潮。围绕摩托车主题的小说、电影、纪录片、音乐、服装等等商业文化快速发展。如:1951年出版的著名短篇小说《骑士的突袭》,就是由好莱坞作家弗兰克鲁尼根据霍利斯特骚乱事件编写而来;由马龙兰度主演的电影《The Wild One》中,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摩托车团伙的故事,等等。
机车乐队
Perfecto机车皮夹克盛行
60年代,机车文化走向成熟期!摩托车已真正成为了一种文化认同,已完全渗透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围绕摩托车的商业行为更是成为机车文化推广和发展的强力助推剂。
在美国机车圈,盛传两句话:“Ride or die”和“Live to ride ride to live”,这是美国流传的俚语,“Ride or die”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投入; “Live to ride ride to live”的意思是:生来骑手,为骑而活。这两句话并被视为是摩托车手的信条,纵使在机车文化的发祥地——美国,抑或是50年代初期那些不受制约的摩托帮派,也很难在现实中兑现。但是,至少表达了骑士对自由的追求,对机车的热爱,对机车文化的膜拜。
国内并没有成体系的机车文化
国内摩托车工业发展滞后很多,改革开放后,随着进口摩托车的引进以及国外机车文化的渗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机车爱好者也是同样承受着“反叛”“不务正业”的帽子。甚至,由于一些不法份子以摩托车为作案工具,使得摩托车沦为“街头盗抢”的帮凶,以至于为个别城市禁、限摩留下了口实。当然,也成为了制约摩托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国产摩托车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摩托车运动得到广泛普及,摩托车由单纯的工具属性向玩具属性转变。大排量摩托车开始活跃在公路上,摩托车俱乐部发展势头迅猛。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尽管国内的机车俱乐部多如牛毛,尚处于萌芽阶段,还停留在邀约旅行或周末聚首阶段,并未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元素,也没有形成体系的机车文化。究其原因是缺少机车文化生存的土壤和文化积淀,甚至缺乏强有力的推动。说简单点,在人们的生产、生活里,摩托车并不是重要需求品。因此,国内机车文化的发展与推广可谓任重道远。
结语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喜欢机车的普通人,过着普通人的日子,骑着普通的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内心没有隐藏着”狂野“和等待挣脱的”自由“。无论你的骑行原因是什么,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摩托车带给了骑士无与伦比的感觉。有摩托车和车友相伴的日子,使心中的“自我”得以释放,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夺目。
本文系寰泰MOTORBIKE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